2022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
发布时间:2022-03-16 15:18:08
人感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 王老师经常反问自己:“我应该怎么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我应怎样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我应该怎样提高学生成绩?“这说明王老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是( )
2. 课堂上,东东问马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马老师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讲就行了。你呀,总是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要这样!“这表明马老师( )
3.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评分规则的制定,下列与王老师做法不符的是( )
4. 李老师把作业从难到易分成了A、B、C三类,他在班上特意交代:学优生只能做A类作业,中等生只能做B类,学困生只做C类,李老师的做法( )
6.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顾老师计划带他们去参观当地的科技馆。科技馆以学生年龄小、人数多、管理不便为由,婉拒了请求。这种行为( )
7. 小雨7岁了,父母不送他去上学而是联合了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自己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下列正确的是( )
8. 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学时培训机会,该县的做法( )
9. 小学生潘某与陈某课间打羽毛球,击球中,潘某所挥的球拍突然脱手,击中了一旁观看的李某,导致其左眼受伤,对于李某的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10. 考试前,李老师发现少了一份试卷,便对学生昭宇说:”你基础太差,参加了考试也不能及格,还是自己看书学习吧!“于是把试卷给了其他同学。李老师的做法( )
11. 梓轩的画很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某出版社因修订地方教材的需要,在未联系他的情况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插图,该出版社的做法( )
12. 思涵受不了继母的虐待,找到班主任刘老师求助,刘老师当即向王校长汇报。王校长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我们还是别管了。”王校长的做法( )
A. 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B. 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
13. 某小学项老师发现班上小娟最近情绪低落,上课分心, 成绩下滑,经了解才知道有高年级学生多次欺负她,还不许他告诉别人,项老师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14. 开学时,刘老师在班上进行“班级公约海选”,还推选了“公约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对刘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会滋长“公约管理员”打小报告的不良xi惯,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
B. 推选“公约管理员”不利于学生和睦相处,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
C. 推选“公约管理员”有违全员参与精神,但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
D. 会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5. 父母在外打工的玲玲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吴老师得知后经常去帮助他们,村民们受到感染,也纷纷伸出援手。下列与该案例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相符( )
16. 刚休完产假的张老师回学校上班了,但请的保姆还未到位,这段时间既要看孩子,又要上班,经常两头顾不上,身心疲惫。张老师需要调适的角色内心冲突是( )
17. 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貌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列属于外力作用导致的是( )
18. 公元79年,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毁于一场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对其遗址的考古挖掘,为研究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该火山是( )
19.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出现,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人们利用蒸汽机在各领域改进生产,提高效率,下列选项中谁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
20. 公元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进行了一场战役,晋军大败楚国,从此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这场战役是( )
21.《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一场内战为历史背景的,这次战争是( )
22. 下列京剧折子戏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24. 下图表现的是特色民族舞蹈。这一民族是( )
25. 某年级学生的学期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的权重是: 2:3:5, 某一学生平时成绩为85分,期中成绩为78分,期末成绩为84分,则该生语文成绩为( )
26. 如Excel所示,C3:C8区域内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一个数值,则C9单元格函数“=COUNT(C3:C8)”的数值为( )
27. 在Excel中,下列函数表达式中求众数的是( )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 材料: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有几个做错了,由于粗心。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的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班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團画得规范些就好了。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 在比较分数4/5和2/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渐渐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 材料: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写给于老师的信:小学一到三年级,老师眼里十足的差生,座位安排在角落,老师不提问,好学生不和我玩,只有淘气学生和我玩。四年级您成为了我的班主任,不时地将目光停留在我身上,虽然只是片刻,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意,有一天我被叫到办公室,让我坐在椅子上,受宠若惊,对我说升旗需要四个扩旗手,看你个子高,很适合,要认真对待,顿时我心中一 般暖流。升旗当天,师生万众瞩目,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发誓不能再混日子,要好好回攫您,认真听课,不断鼓助我,与我父母联系,于是学习步入正轨。真心感谢您,扩旗手经历给我温暖,自信,受益终身。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 材料:选自刘成经《中国古典学中的“美”与“德”》
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谐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域。春秋时代,孔子对西周政治推崇备至,一段时间梦不见周公就心怀惶恐。但他在讲西周政治的特色时并没有讲到善或道德的问题,而是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说明人文性的美并不仅仅是为善的到来铺陈前奏,而是对至善之境具有整体的涵盖和弥漫性。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恶,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所谓以美储善或以美导善,最终生成的仍是一种以审美作为标识的道德形象。或者说,美与德的关系,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可以表述为首先以美育德、继之以德成美的连续性过程。
简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一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1.在传统儒家学者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4分)
1. 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层出不穷,且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物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月球探测器、“鹊桥”中继星、“玉兔”月球车、“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天问”火星探测器、“祝融”火星车......
2. 我国某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的产品都很出色:手机芯片叫“麒麟”、基带芯片叫“巴龙”、服务器芯片叫“鲲鹏”、路由器芯片叫“凌霄”、人工智能叫“昇腾”、服务器平台叫“泰山”、操作系统叫“鸿蒙”。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