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与[f]发音方法相同的舌尖元音是([ ]),与[t]发音部位相同的浊鼻音是([ ]);与[th]发音方法相同的双唇音是([ ]),与[ts]发音部位相同的清擦音是([ ]) 。
63. [th]的描写方法是( ),例如汉语的“特”;[x]的描写方法是( ),例如汉语的“喝”;[g]的描写方法是( ),例如英语的good。
84.普通话“洪”字的元音是([ ]),“风”字的元音是([ ]),“门”字的元音是([ ]);“哥”字的元音是([ ]);“之”字的元音是([ ]);“张”字的辅音是([ ]);“干”字的辅音是([ ])。
85.普通话里可能出现的舌面前元音是([ ])、([ ])、([ ])、([ ]);可能出现的舌面后元音是([ ])、([ ])、([ ])、([ ]);舌面央元音是([ ])、([ ])。
96. 句子按语气可以分为( )、( )、( )、( )等不同的类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 )句。
97. 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 )、( )、( )三类,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 ),“being”中的ing是( ),“reader”中的er是( )。
10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 ),把词尾叫作( )。
101.根据在词中的作用,语素可以分为三类,例如“I am going to buy some books”,其中单词books中的语素“s”是( )。
102.英语动词be有八种形式,其过去时的复数形式是( )。
103.“漂亮的景色”和“景色漂亮”的语法意义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语法手段是( )。
104.通过( ),我们可以使用句型造出许许多多的句子来。
105.虚词为数有限,专门起语法作用,( )比较明显。
106.英语中foot(单数)-feet(复数)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107.( )是汉语中除了词序以外的重要的语法手段。
108.提供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 )、( )虚词和词形变化。
109.词形范畴是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 )、( )、( )、( )、( )、( )、( )、( )等。
110.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111.语法单位主要有( )、( )、( )、( )。
112.( )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也完全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比如英语中有数的变化的词叫做名词。
113.粘着语的特点是没有( ),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意义也总是有一个变词语素表示。
114.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 ),词以下的规则叫( )。
115.( )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11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 )。
117.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 ),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 ) 。
1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 )。
119.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
120.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 )、( )、( )四种类型,汉语属于( )。
121.( )关系和( )关系是语内部言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122.( )是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中所产牛的表示结构关系的意义。
123.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
124.附加在词根上,词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
125.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 )。
126.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 )语素,( )不多,没有( )。
127.( )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128.( )、( )、( )、( )、( )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2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 ),其构词规则又叫作( ),或叫( )。
130.(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1.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 )、( )和( )。其中,( )是构词语素,( )是构形词素。
132.词组按照组合关系可分为( )、( )、( )、( )、( )五种;按照组合层次可分为( )和( )两种;按照中心词组可分为( )、( )、( )几种。
133.划分词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和( )。
134.( )是词义的概括性特点的表现形式之—,它说明词义是没有阶级性的。
135.词汇单词汇是一个( )概念,不能指称单个( )或( )。
136.词是( ),与语素的区别在于( )。
137.根据词干的情况,可以把词分为( )、( )、( )三种。
138.基本词汇的特点是( )、( )和( )。
139.新词产生的方式有( )、( )和( )三种。
140.同义词“抢夺一抢劫”的区别在于( )不同。
141.词义的引申有两种方式,例如“病毒”,本义是指“比病菌小、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病原体”,引申义指计算机病毒,即破坏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程序,这种引申方式是( )。
142.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些词,使用了数千年,如“人”、“水”、“火”等,这说明基本词汇具有( )特点。
143.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具有全民性,这说明词义没有( )性。
144.词义引申的方式可分两种,比如“东床”的含义是“东边的床”,派生义是“女婿”这种引申方式叫( )。
145.根据词在词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把词分为( )和( )。
146.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与客观事物之间是( )与( )的关系;词义与语音之间是( )和( )的关系,( )表达( )。
147.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 ),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 )。
148.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 ),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149.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 )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50.( )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方言词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 )。
15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 )。
15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 )或( )的结果。
154.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 )的方面。
155.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 )关系,反义是( )关系。
156.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 )。
157.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 )和词的( )联系起来。
158.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59.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 ),简称( )。
160.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
161.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162.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 )。
163.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 )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 。
164.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 )。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 )和修辞效果。
165.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补充确定的。
166.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把( )背景也包括在内。
167.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 )来概括。
168.( )、( )、(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6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 )、( )和( )等方面。
170.(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17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 )的限制。
172.( )就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173.词义的构成有( )、( )、( )三个方面。
174.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 ),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 )
175.在多义词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 )。
176.( )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 )和( )两种方式。
17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 )和(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7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 )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 )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79.( )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180.同义词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81.反义词可分为( )和( )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是后者。
182.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
183.任何文字都有( )、( )、( )三要素,其中( )为文字所独有,其他两个方面则与语言的( )和( )相对应。
184.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普遍经历了用( )和( )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185.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是( )字母,现在所使用的各种表音字母大多数由它分化、派生而来。
186.汉字的发展趋势是( )。
187.文字起源于( )。
188.书面语是口语的( )形式,所以它的结构比较严谨。
189.文字的主要作用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的局限性。
190.( )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
191.汉字由于种种原因始终维持着( )的格局。
192.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除汉字外,还有古埃及的( )、古美索不达米亚苏末( )、古代克里特( )和中美洲的( )等。
193.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字母是( )字母。
194.书面语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的加工形式。
195.腓尼基字母向西向东发展,分成两支,向东发展产生了( )和梵文字母等。
196.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上( )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97.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文字是由( )、( )、( )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198.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 )特点和( )特点
199.文字改革不等于( )改革。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 ,而不是要改变( )。
200.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 )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